党课标题: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单位职务:新闻中心编辑
推荐单位:新闻中心党支部
大家好!我是新闻中心党支部XXX。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很难想象,就在那个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牧区,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事件,有一首世界名曲大家都听过,它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诞生在海北州美丽的金银滩草原。然而,更让世界瞩目的是那片草原。从1958年开始创建了我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诞生在那片红色的热土,数万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曾走进青海湖北侧的那片高寒草原,用生命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我们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新中国史,“两弹一星”的发展史是最闪光最神秘的段落。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一个最打动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与钱学森同批回国的世界级科学家,钱学森的同门师弟,冯卡门的另外一位大弟子,空气动力学大师——郭永怀。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1941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留学,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四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一直是埋藏于郭永怀心底的愿望。
1956年,郭永怀夫妇回到了阔别15年的祖国。回国后的郭永怀,就如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1960年,郭永怀担负起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在核武器研究只争朝夕的进程中,郭永怀既是一线科学家,又是科研活动的组织者。
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1963年,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陆续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两弹”研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沙走石,最低温度零下40多度。一年中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试验现场寂寞荒凉,寸草不生……
高原作业,加上抢时间争速度,由于缺氧所造成的头晕、胸闷、心悸、厌食,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浮肿反应。为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郭永怀必须经常奔波于北京和青海之间,这样就更加重了高原反应复发的频率。
爆轰物理试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郭永怀与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常在试验现场风餐露宿,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才钻进帐篷恢复一下体力。他们在这个不为人知的险恶环境中奋战着,在绝境中固守信念,开辟新路,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好几次郭永怀都差点晕倒了,可他稍作休息后,又硬挺着和试验人员一道作业,一道攻关;指导科研人员反复进行物理引线、引爆方式、环境试验和炸药爆轰波理论计算及安全论证等研究,一项一项熟练,一项一项爆破,一天一天地把研究试验推向成功。
1964年至1967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可以说,郭永怀和他的同事们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了我国国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此后,郭永怀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试验工作。郭永怀常常往返奔波于北京和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
然而,在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两弹元勋时,郭永怀却是以烈士的身份接受这份荣誉的。那是在1968年12月,郭永怀和往常一样,率领着他的攻关队伍在青海高原核基地夜以继日的工作着,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的推敲,一组非常重要的技术数据终于被他们准确的测算出来,由于这组数据这直接关系到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成功与否,郭永怀急需赶回北京向上级领导汇报,他整理好绝密资料,层层包裹后装入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便急匆匆的连夜赶回北京。郭永怀最喜欢夜航,因为夜航打个盹儿就到了,不会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夜航过后,郭永怀却再也无法投入到他牵念的工作当中去了。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抵达北京机场时出现了故障,飞机,坠毁了!救援过后,当工作人员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发现他和警卫员小牟的身体紧紧地抱在一起,好不容易将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后,才发现那个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而且保存的完好无损,在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料。她的爱人李佩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出事之前,郭永怀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我不知道他在忙碌什么,他是最能保密的人,追悼会上,我不敢走近去看那具烧焦的遗体,那个面目全非的他,我只远远的看到一面鲜红的党旗盖在他的身上,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看到啊!如今独自生活的李佩老人,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捐献给了以丈夫名字命名的奖学金,老人很乐观,她认为生命没有遗憾,因为她替丈夫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看到了今天的中国正在为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曾经选择归来的莘莘学子已经成为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当中有的还在继续工作,有的记忆力已经衰退遗忘了很多事情,有的卧病在床,连走路都很困难,不过有一件事情他们没有忘记,那就是当初为什么选择归来,那是与祖国母亲的生死相依,那是对共和国深深的思念与爱恋。他们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惟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人物身上体悟风范,明大德、守公德、严品德,才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在那片草原上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希望大家有时间有机会到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子城看一看,听一听。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