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童年》读书笔记

时间:2025-02-13 08:37:44
《书香童年》读书笔记[此文共10089字]

《成长的书香》是一本令我震撼的读物!它的确散发着非同一般的书香味,看完这本书,我仿佛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爱这本书。那质朴真诚的每一字每一句,让我心旷神怡;那充满着真情实感的散文诗篇,令我心潮澎湃„„哦,我的心如涨潮的大海一般,久久无法平静。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首先,我理解了什么是“大爱无言”。一个字、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微笑,甚至什么都没说、没做,都能让人深深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当奶奶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这是爱;当爸爸给你一个肯定的点头,这是爱;当妈妈给你一个甜美的微笑,这也是爱。同时,我又知道了爱的方式。原来,爱家乡、爱祖国,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只需要你饱含着真情,深深地喜爱故乡的人、事、物,这就已经足够了。当“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飞向太空时,我们因为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而热泪盈眶时,这是爱;当我们看到家乡的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时,我们为故乡的日新月异而欢呼雀跃时,这也是爱。再者,我理解了爱的范围,当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热心人为你指点迷津时,我们感受到爱;当看到一个陌生人扶着盲人过马路时,我们感受到爱。爱就在我们身边,爱无处不在!总而言之,读了这本书,我对爱有了全新的理解。爱,原来就像一杯咖啡,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方式去品味,每个人也都会品出不同的味道来:香、甜、苦、涩、浓、淡,说也说不清。 这本书,让我理解了什么叫“美好”。在书中,作者经常会赞叹:“这多美好啊!”即便没有这直白的话语,从字里行间,我也体会到了书中那股美好的气息。看了这些生动的散文,我沉思了很久,原来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每天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嬉戏、打闹,这就是美好!高兴时、烦恼时可以和伙伴们聊聊天、谈谈心,一起分享生活中悲与乐,这就是美好!每天碰见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与物,遇见平平常常或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也是美好!我突然发现,身边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闪耀着光彩!啊!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美好!我感到异常的高兴!

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大自然,它创造了声音。小鸟的“叽叽喳喳”、母鸡的“咕咕咕”、还有小鸭的“嘎嘎嘎”等等。这都是充满着一种与生俱来、独特的灵性!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大自然,创造了颜色。看,绿茵茵的草坪、金灿灿的稻田、还有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想想看,在没有大自然给予我们颜色的日子里,白茫茫的一片,毫无生机,生活也没有了光彩。大自然,充满着神奇。当你看到金黄的菊花一舒一展地盛开时,你开心地笑了;当听到树叶沙沙作响时,你想象到是树叶在欢歌;当清凉的风儿佛过你脸盘时,你仿佛听到春天在你耳边呢喃,啊!我们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不热爱大自然,不感激大自然呢?大自然真的好美丽、好伟大、好神奇!

我在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的感叹号!因为,我兴奋、我高兴、我激动、我震撼了!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拥有一颗纯洁的、纯真的、天使般的心了!《成长的书香》,你让我明白了太多了!让我明白了大家无言、大爱无疆;让我明白了美好无所不在;让我明白了平凡中蕴涵着真情;让我明白了大自然充满了魅力;让我对生活有了神奇般的热爱!

《成长的书香》,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像我一样,接受了一次终身难忘的心灵的洗礼。

第二篇:《成长的书香》读书笔记

今天读了2014第八届中山读书月特刊《成长的书香》一书,思絮一下子飞回童年时期似的。里面的好几个故事的内容似曾相识,就像在说着你我他的经历一样熟悉。

小时候家里穷,家中仅有的几本书就是当时爸爸的电工书。年幼的我看了似懂非懂的,不是滋味。可是,要看最受小孩欢迎的连环画就得玩侦察游戏了。因为当时村里没几户人家有课外书。因为哥哥的一个同学家里有书,可是不外借,只有跟着哥哥到他家去才能看上一两本。上了中学,老师借给我一本杂志,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真正的书”。至今只记得有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将军如何做到百战百胜,让年少的我第一次尝到读书的乐趣。到了现在,我经常买书给孩子看,好让他从小就可以钻进书的海洋里,好好品尝书香。

第三篇:书香校园读书笔记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三(6)班任妙琳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 ……此处隐藏5438个字……xx年,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xx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着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内容介绍: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最初发表19xx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即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好词摘录: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好句摘录: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忽如其来地叹气,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啊……”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歌唱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很到位,在语言描写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关于童年的读书笔记

好词:容光焕发喜气洋洋赞不绝口稀奇古怪微笑不语默不作声拥挤不堪文文静静闷声不响脸色苍白

忙忙碌碌五颜六色乱七八糟居高临下

佳句:她一面编着辫子,一面不时地向沙发那边看看,妈妈脸上像绷紧的琴弦一下,直挺挺的坐在沙发上。

外婆说起话来时,有点像特别用心唱出来似的,娓娓动听,一句句话好似一簇簇鲜花,那么温馨,那么鲜明,那么生动,一下子就刻印在我的记忆里了。

段落赏析:她笑的时候,那乌黑的像樱桃似的眼珠睁得圆圆的,并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令人愉快的光芒,微笑时,快活的露出一排雪白的,坚固的牙齿,尽管黑黑的面颊上有不少皱纹,可整个面孔,依然显的年轻,有光泽。

但自从她来了以后,就唤醒了我,将我领到了明亮的大千世界,把我身边的一切,连结成一根连绵不断的线,编织成五彩缤纷,灿烂的花边。外婆立刻成了我的终身朋友,成了我心灵上最亲近的,最真诚的,和最了解我的人,这是他对那世界的无私的爱充实了我,是我面对艰难的生活,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关于童年的读书笔记

《童年》里充溢着孩子天真和单纯。比如阿廖沙始终记挂着在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小蛤蟆,后来问外婆它们能不能爬出来,在船上还把这件事告诉水手。他没有悲痛失去父亲,安慰伤心的家人,反而担心蛤蟆能不能逃出生天。可见他对死亡知之甚少,体现了孩子的无忧无虑。作者用这个普通的家庭作为民不聊生的沙皇时代的缩影,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通过叙述这个家庭中的血腥暴力、尔虞我诈、粗鲁野蛮将一个“弥漫着硝烟的战场”描绘的淋漓尽致。

无论童年是苦是乐,我们都应该好好享受它,因为无忧无虑的时光仅此一次。它就像那美味的佳肴,品尝过后就只能回味了!

关于童年的读书笔记

三本书可以看作一部书的上中下部分。是小说,又像散文。主角是高尔基自己,经历也能在历史上找到一一对应关系。

整部作品流露出一种黑暗阴冷的气氛。阿廖沙并没有从小智商超群或勤勉克己,他和大家一样玩游戏、恶作剧,被外公暴打。他的个性里最强的一点在于巨大的消化力和吸收力,他不停的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崇拜和学习他们的优点,然后厌恶他们的缺点,抛开他们,自己继续向前。

从前教科书里高尔基那大叔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致当我看到它的正文时颇有些意外。实际上,我没有在其中看见任何某主义的痕迹。类比中国的同时期小说这简直不可思议。但我也不想就此完全改变对高尔基的看法。高尔基是座森林,你不能摘到整座森林里的一颗蘑菇就说这就是高尔基,然而你也不能说,这颗蘑菇就不是高尔基。

另,大概由于高尔基在我国常年留下的印象,加之书名看来较励志,我在图书馆发现其中有些版本是删节版,请大家阅读时仔细甄别。

第五篇:《童年的影子》读书笔记

邂逅一本书,就像走进一个世界。路过书店,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封面上的小女孩是那么忧伤,她在干什么,是通过那条小路来寻找她的影子吗?

整本书都被淡淡的忧伤环绕着,故事中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和同伴发生了一些误会,在她最伤心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园子,梦幻般的童话园,于是,她天天呆在园子里,和院子的主人,老爷爷说话,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她发现她的生活与爷爷的院子已经分不开了。直到有一天,老爷爷去世了,一切结束了,她回忆着与老爷爷的种种,伤心的落下了眼泪,她把老爷爷和那纯洁的童话园种在了心中。

读了《童年的影子》这本书,体会到了故事中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她简直就像一张白纸,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的污点。老爷爷也是调皮可爱,老顽童一个。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笑,女孩的笑声如蝴蝶,蹁跹于花草树木之间。爷爷的笑声如大山,泰然守护在一边。多美的笑声啊,只有善良纯洁的人才能笑出这样美的声音。这是一本真善美的书。

回忆童年,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机缘,遇到一个十分善良的老爷爷和纯洁的童话园,度过这样美好的童年?可是善良的老爷爷却被杀害了,那么美好的园子被坏人践踏了。世界上善太多,恶也容易肆行。那善良不是软弱,而是领悟了太多恶,把那些恶全都汇聚成善。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他被父母抛弃了,在他又累又饿的时候,他敲开了一扇门,没想到,这扇门里的主人不但没嫌弃他,还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男孩觉得他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考上了一座医科大学,还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诊所,尽可能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天,他遇上一位女病人,她患了绝症。他惊奇的发现,她就是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的女孩,于是他拼尽全力治好了她。我觉得善良不只是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还是回报,帮助任何有困难的人。

无论怎样,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纯真善良,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

默认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

童年读书笔记感受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高尔基的童年》读书笔记

《《书香童年》读书笔记[此文共1008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