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有感

时间:2024-11-21 19:38:48
品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有感[此文共1829字]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zhsbb”为你整理了这篇品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有感,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愿生如夏花般灿烂——品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有感

作者: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王莉莉

《没有秋虫的地方》这篇散文中,叶圣陶以描写秋虫的鸣声为背景,表达了秋天的思绪情感,从宁静的乡间到“丛墓似”的都会中生活,两种文明所带来的不同的冲击,使得叶圣陶的心境也同样发生着变化。叶圣陶“有味道胜于淡漠”的愿望,使文章主题更加深遽博大,穿透力更强,直击人心。

一、环境——构成精神文化的巨大外力

我想要提到一个年份1923年,《没有秋虫的地方》写于1923年8月,当时的叶圣陶结束了自己长达十年的教育生涯,从一个秋虫鸣声绕耳的乡间,来到一个秋虫都不屑居住的地方。同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五四”新文化低潮之际,知识分子陷入一种苦闷和迷惘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叶圣陶所要倾吐的是作为一个进步的热血青年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泰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对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民族特征是构成精神文化的一种永恒的内在的动力,环境则是构成精神文化的一种巨大的外力”。就如同希腊悲剧,当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的悲剧作品产生时,希腊正处于一个斗争的年代,战胜了波斯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取得独立和自由,感受到的是身处斗争的壮烈。在整个社会环境的感染之下,人们对悲壮、崇高和伟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悲剧艺术也油然而生,得到迅猛的发展。在泰纳对于社会环境这一因素的分析中指出:“要同样的艺术作品在世界上重新出现,除非时代的潮流再来建立一个同样的环境。”特定的环境之下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和艺术文化,且每种环境之下产生的精神状态和艺术文化也同样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写于1923年,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个精神状态,它所反映的正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的人们的精神状态,整个生活状态的枯燥无趣,但是任然对生命的充满了一种积极渴望。

二、发愤著书——愤动于衷而形于外

当我们在阅读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时,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散文洋溢着抒情风和音乐感,连郁达夫等人也曾赞叹叶圣陶散文在艺术形式方面的精妙和典范。其文字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在这篇散文中展现无遗。那么在叶圣陶写这篇散文的契机在那里?在我看来,可以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相结合。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

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韩愈也在其《送孟东野序》一文中提出:不平则鸣。圣贤的创作在于抒发个人内心的愤懑不平,叶圣陶同样也是如此。

当秋虫的鸣声听不见了,满耳朵充斥着嘈杂靡靡之音,身处“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一个连秋虫都避之唯恐不及,作者心中又怎能没有不平和愤恨?开篇的“阶前”、“窗外”和文末的“庭院”、“水门汀地”相对应,从四四方方的庭院,从狭小的视野中,看到的世界,没有绿草,没有蝴蝶,没有任何生机,失去了乡野田地,秋虫鸣叫的自然和宁静,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就是一种城市生活的枯燥无趣和令人窒息之感,展示的是整个城市所带有的沉郁和病态。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是一种挣脱了“庭院”、“水门汀地”的束缚的生活,回归于虫鸣绕耳的自然宁静的生活,通过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有不甘无奈,却也不失却希望激情。

三、感同身受——悲剧体会之于自身

当我在阅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时,总有一种感同身受之体会,我读到了他的无奈,我的不甘;读到了他的不平,我的愤恨;读到了他的伤怀,我的难过。“心如槁木工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苦胜于哀乐两忘。”短短的四句话直击心底,当所有的束缚加诸于己,最基本的权利也被剥夺,散文的最后一句“有味远胜于淡漠”道出了各种无奈心酸。

弗洛伊德在分析《俄狄浦斯王》时曾提出一个概念——“俄狄浦斯情结”,他在阐释中说道:“《俄狄浦斯王》之所以感动从古至今的每一位观众,其效果并不在于命运与人类意志的冲突,而在于我们每一个观众可能面临与俄狄浦斯同样的命运,具有共同的俄狄浦斯情结。”我们常常能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当我们看到一部作品时,脑子中突然涌现出的感受,而你会发现这些感受之于作者,有着出奇的相似,这是由于我们曾经或正在或将来可能会经历的与作者所写的事物类似的经历,因此会有感同身受之体会。

《没有秋虫的地方》之于我就是如此,生活的枯燥无趣,对生命的期望热情,愿生如夏花般灿烂的愿望。

“有味胜于淡漠”在我看来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也是叶圣陶先生用这篇散文告诫世人的真谛。不管我们曾经历过什么,或将经历什么,即使是过着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也要让生活多些酸酸甜甜的味道,少一些无所事事的乏味枯燥,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应失去热情和期望,有属于自己的生如夏花般灿烂,这样的人生才值得。

《品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有感[此文共182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