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 永远少年
这两年,电影院突然多了一种形式题材的电影,要论它是否精彩,它或许“非常精彩”;要论它是否感人,他依然“十分感人”。但这两句话却不是普通的含义,可以让我们回想起许多青春时期的懵懂,念起那些被遗忘在内心深处很久的故事。
“校园欺凌”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按照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本不应该出现在我们周围,可它却形形色色围绕在少年生活中。从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其题材演绎了“校园欺凌”案件。只是从电影名字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种让人心酸难受的心情,两部电影都是展现了女主角本是一名普通老实的学生,却遭到“顽固”同学的不间断欺凌,最终酿成悲剧。对于少年而言,或许在对于同学施暴的过程中这些施暴者不懂什么是责任,在他们看来这本是同学之间的玩笑,却没有任何人及时出来制止,导致玩笑越来越大,给别人带来心灵上不可磨灭的阴影。
《悲伤逆流成河》电影里一段话至今看起让人泪奔“你们骂过我最难听的词,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可能真的如电影台词所说那样,他们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对于同学各种欺凌,却总以为不会面对任何后果,自己不会承担相应责任,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施暴。倘若,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不”,一群人懂得保护被欺凌的同学,那这种事情还可能发生吗?
当然,上述所说的应该不会发生,因为理想和现实总是相对。孔子以“仁”为主要思想,提倡仁者爱人,教育引导我们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面对现实中,如果真有一个人站出来,那么就也会遭到别人的欺凌。若想有一群人走出来保护被欺凌的同学,这应该也不可能,毕竟少年幼小无知,连欺凌同学面对的后果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心中有“仁爱”。对于校园欺凌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法律力度,不要总拿未成年三个字充当保护伞,不是年纪小就应该被同情原谅,首先要想想自己曾经做过什么,那样的做法是否合理,别等到面对法律那一刻才知道后悔。作为家长,身上有责任及时教育和引导子女,如何跟同学相处,怎么把握事情的度数,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青年时,不少家长和老师总拿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很少人懂得拿品质和修养去衡量。可能对于我们家长而言,总以为那些还不属于学生应该去了解的,心里都是“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一心只顾孩子成绩,却少了对于子女道德教养和维持生活情感。《少年的你》电影中,女主角是一名老实的好学生,成绩不错,梦想考入北京院校,男主是一个地道的小混混。要是按我们传统思维而论,是否女主就是好学生?男主就是坏学生?要论这些,我们首先要看看这个小混混男主都做了什么。虽然男主刘北山不上学,在社会闯荡,但面对校园欺凌时,他孤身站出,时刻走在女主陈念的身后,永远保护她。可陈念的同学们,没有一个人勇于从人群中走出来,只是从这点出发,是不是所谓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很迂腐?在班级里,肯定有比陈念学习还好的学生,当出现校园欺凌,这些人时刻都是围观者,巴不得没有精彩的事情发生,可不上学的刘北山即使是个混混,却懂得怎么拥护正义。所以,少年成长中学习不是唯一,缺少品质修养的学生不见得就是三好学生。一个人学习再好,不懂得爱国又有什么用呢?
回想以往,我们上学时难道就没有欺凌问题的发生吗?依稀记得,初中时我被别人拉到校园厕所里打,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拥护,而那些施暴者也不会面对法律的严惩,同学间看到此事回班里也只是拿我当个笑话互相传达。我想,还有更多人不愿意回忆往事,因为那些欺凌另人心寒。近年来,国务院和党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保护中小学生办法举措,加大法制力度,加强法律制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保护学生,防止“校园欺凌”。未成年不仅仅应该把学习为主,更要懂得什么叫“道德”,年轻时对同学过激的欺凌你认为特别好玩,长大懂事后方知什么叫后悔,可对于被欺凌者却是一辈子心灵上不可磨灭的阴影,这种举措害人害己。正如标题所言《少年的你》永远少年,少年时懵懂无知,做事情可以不计后果,可长大后多少人在内心里却永远少年,因为那些悲惨的故事是终身不会忘记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