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实践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各位参加课改教学的老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想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我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多向自己发问,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对新课改中的教学活动进行一下反思,归纳如下:
反思一:课堂上你真的关注学生了吗?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老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老师在潜意(转载请注明来源Www.)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反思二: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老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有人曾对某市10所学校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敢于向老师提问的仅占20%,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因为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就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了。对此,许多专家呼吁,现代学校老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老师讲课要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反思三: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只流于形式?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老师们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应用次数频繁。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老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这些说明,学习要重视实效,而不能只顾形式,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老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反思四:你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我以为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反思五:你在课堂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老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当前许多老师也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究中的快乐,这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
第二篇:创新设计实践课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设计实践课学习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设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课程的学习,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上课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 ……此处隐藏3820个字……性: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任务,自我评价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动过程。分组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有必要时才进行分组,并且教学分组的标准是以学生的共同兴趣而不是以对他们的能力所做的判断为基础。评价优劣不只学习的结果,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情感、毅力等都是重要的评价内容。
五是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弹性:时间的利用应灵活,教师不应该给学生过多的时间限制,固定的课程表和时间表对这样的课是起不了多大的实在作用的,必须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需要而定。
二、我认为,设计综合实践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发展性有人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在世界的所有科学成就中,有那些天资聪明,少年时代就异常早慧的人搞成功的只有5%,而95%是由少年时代并不特别聪明的人搞成功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人人都可造就,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仅要开发这千分之三的天资聪明的儿童,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好这99%以上的天资一般的儿童。现在在校的学生都是未经开发的人力资源,这些资源将来能派何用场,全看我们如何去开发,尤其是我们小学阶段是给人力资源定模型的阶段,将来的人才是“方”
还是“圆”,都与我们起初定出的模型有关。
综合实践课作为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最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挖掘儿童的潜力,发现儿童的特长,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的课程,因此我们在设计综合实践课时应有长远的眼光,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独立学习的积极态度。二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学生凡事不唯上、不唯书,要以探究的事实讲话,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质。三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系统思维的技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分析性的和革新性的见解。四要培养学生查询、评估、加工和应用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五要培养学生组织、交际、合作与表达的能力。六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品德方面的教育或感染,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一种强烈的公民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来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信人人能成才。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一刀切,不能只有一个要求和项目,也不能凭教师的主观臆断,而应该以学生为材料依据,把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都纳入课程要素。在这种课程设计中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预定的内容,所以它虽然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严格的计划安排,但它却要求我们教师预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要保证有必要的材料在教学中使用,并使学生能够持久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我认为,设计综合实践课程应能体现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
第一,学习的内容应尽量做到个性化,要恰当且有意义。第二,学习的动力应该是内部的,而不是依赖外部的奖励。第三,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发展个人潜能和兴趣爱好上,个体间的差异应能得到充分的考虑。第四,要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处理问题的技能上,使他们能充分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在碰到问题时,能查阅资料的就让他们去查阅资料,能通过调查了解到的就鼓励他们去调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的,就尽量让他们合作解决。教师只是指指路子,出出点子,不必作过多的干预。当然,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增课程对教师对学生确实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尽管如此,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传统课程的一种补充,对培养未来会学习、会探究、会合作、会创新型的人才还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我们应当避弊扬利,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使综合实践这门课程能够真正发挥它应发挥的作用。这就是我在本模块的学习体会,不到之处请老师指正。
第五篇:平面设计实践心得
个人专业实践心得 一、实践期间:
2014年7月7日----2014年7月22日
二、实践单位:
xxxxxx工业有限公司,其创立于2014 年。坐落于xxxxx工业园。公司致力于高山蔬菜深加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农业专业化经营模式,年产值超千万。是潮基乡产值最高,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面最广的农业示范龙头企业,为我市西部山区扶贫事业树立了典范。
2、实践部门:
xxxxx有限公司广告部
3、实践单位地点:
xxxxx
4、实践单位电话:
xxxxxxxxxxx
5、实践单位主管:
xxxxx
三、实践动机:
公司致力于高山蔬菜深加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农业专业化经营模式,年产值超千万。是xxx产值最高,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面最广的农业示范龙头企业,为我市西部山区扶贫事业树立了典范。
四、
⒈学习设计农产品副食品的包装袋
在大一我已经学习了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的应用,以及iiiustator,因我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还是初学,相对于平面设计公司的工作需求还是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公司的主管人结合我的专业和部门的实际需要,让我辅助一位工作人员完成包装袋设计。
其中应用了photoshop,coreldraw,iiiustator三种软件。制作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我的本业软件使用,使我学到许多在课本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因为工作就是与公司直接接触,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公司满意,当然在不能缺乏创意的同时,还要兼顾它在市场上的时效性。并不是说,有创意的设计就一定适应市场的竞争,这就涉及到设计的营销与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使我对photoshop的使用有了更多的了解。
⒉了解设计出品过程。
从过程上来说,首先是与公司沟通了解其需求;其次以公司要求的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出一定数量的样稿;接着是公司与设计者之间再次探讨选择,修改样稿;而后定稿由公司与设计者签字;最后上机印刷,主要在设计者方面校色。
⒊接触应用设计客户源。
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到设计并不是为了美观或者说是以个人喜好来评估价值的,真正好的设计是要符合公司需求以及时代审美性的。不断融合时尚元素,把握时代脉搏,创新自身设计理念才是不断促使事业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走入了市场经济,也就是说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产业,商品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设计者和被服务者是一种互利的关系,怎样才能和客户做到完全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客户本身的需求和审美趋向,人与人之间的品位,欣赏风格都是不同的,我们要从与客户的沟通观察中得到第一手的信息才是目的。这也是在考验我们的沟通能力与应变力。
五、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团队精神是我感受最深的。小到设计工作室大到一个设计公司,均为一个团队,只有人心集一才能出品好的设计,这不是个人设计为主导的设计。在设计中创造价值不是单凭一人的思
维,也是整个公司分工合作的结果。不然南辕北辙,没有最终的商讨意见,只会耽误设计时间,延长设计过程。
设计时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自身的观点,会让我们的设计更完美。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