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建 留学德国有何心得体会?
留学德国有何心得体会?
(1)选择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不要别人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转专业是很麻烦的事情,损失一年时间很可惜的。
(2)课表要排得科学。这个可以请教大学里的学长们,大学里的fachschaft也会提供帮助,不过德国人的观点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学生,所以最好问一下高年级的中国学生,论坛里的热心人也是不少的。
(3)德国大学学习主要靠平时。学期当中一般没有考试,期末大考的范围很广,仅仅靠考前一两周时间准备是不够的,除非你是天才。
(4)准备考试的时候要全面复习。可能考完你会感觉不需要复习那么多,但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考试,这次用不到将来可能就会用得到。归纳重点是全面复习后的一个步骤,而不是将其取而代之,有的学科考试可能就一两道大题,没复习到就肯定过不了,一个学期也就荒废了。放弃全面复习的风险无异于豪赌。
(5)基础阶段(grundstudium)的考试虽然简单,但却是为今后专业学习阶段(hauptstudium)做准备。与其到时再来补不如现在就学好。vordiplom的成绩并非真的不重要,比如申请实习的时候靠的就是它。
(6)要摆正学习和打工的关系,要勤工助学不要勤工弃学。宁可平时节省一些,不要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花钱如流水。这个问题希望那些还没来德国的朋友特别要注意,光靠打工是很难将一年的生活费挣出来的,所以来德的时候必须准备好至少一到两年的生活费。平时花在打工上的时间太多就可能要读很长时间才能毕业。德国企业近两年招聘有明显的年轻化倾向,很多公司都不收30岁的毕业生,有的岗位甚至将年龄限制到28岁,所以大家要抓紧时间学习。
(7)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期里的勤工助学要有所选择。将来准备向科研方向发展准备做学者的可以考虑申请大学相应专业的hiwi(shk),一方面可以早些同教授认识,将来申请读博比较方便,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教授那里通过专业杂志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将来准备毕业后进企业工作的,可以找一下德国公司的teilzeit。每周工作一天的岗位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如果你觉得某个学期课比较少,平时有充裕时间,申请每周16-20小时的工作也是可行的,但你一定会觉得很辛苦。
(8)假期时间要充分利用,定期回国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太频繁,一年半到两年回一次家比较合适。过了vordiplom以后可以考虑实习,之前可以到德国企业打工,能对企业有一定了解,学会与德国同事相处,另外也可以改善口语水平。中国人当中单兵作战的人才多的是,有团队精神的人比较少,在一个德国企业里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9)大学一般都会定期与企业合作搞些活动如workshop之类的,另外德国每年都有大学生招聘会,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寻找实习或是工作岗位。申请第一个实习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大公司身上。大公司申请实习的人很多,其中甚至还有毕业生,所以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公司一般不收。到小公司实习要注意实习与专业的相关性,否则实习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实习的工资虽然远远及不上打工,一般每月200-700欧元,但这是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不要计较工资高低。我体会是书本上的东西真的和实际中相差很大,实习以后你才会体会到大学学的那套东西有多么肤浅。实习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早些和公司建立联系,能在实习期间给他们留个好印象将来毕业后就有在那里直接工作的可能。
(10)网络只是个信息平台,不要沉溺于其中。由于网上信息量实在太大,所以要有所选择。天下大事当然要关心,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也要关注,至于某个女歌星和某个男球星传出
绯闻之类的新闻只能权当消遣,两周以后也就没人提了,所以就没什么价值可言,今后准备当娱乐新闻记者的除外。
本文转自武汉吾言德语培训
第二篇:留学澳大利亚心得与体会
留学澳大利亚心得与体会
xx年1月5日,作为黄委第6期青年科技干部赴澳大利亚学习的group成员之一,带着领导和同事的殷切期望以及亲人的嘱托,我来到了位于brisbane的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开始了为期28周的学习。
在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里,日历不知不觉翻到了xx年6月27日。回首经过的25周的学习、生活和实习,感触和体会颇多。
1 学习经历
雅思考试总分6.5、写作6.5的我符合昆士兰大学硕士招生的要求,因此我有幸进入了master班,学习专业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我们开设了4门课程,water governance and policy,sustain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science of water,project management,课程都与水密切相关。课堂学习所面对的困难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听力障碍成了我最大的绊脚石。临走前买的mp4和电子词典彻头彻尾的派上了用场,它俩成了我最形影不离的伙伴。语言源于生活,只有平日坚持多读、多写、多听、多交流,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因此,只要有空闲功夫就坚持练听力,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词典,课后积极和班里同学练口语。
2 学习体验
生平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祖国,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的离开家人、同事和好友,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春节,心里充满的是对他们无尽的思念!但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方能完成学业,每周的家庭通话成了最温馨的企盼。
2.1 紧张的课程安排
我们是国际水中心(international water center)联合昆士兰大学举办的第一批硕士班,处于探索经验阶段,因此受到iwc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课程安排的非常紧张,大多时候都是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4点。4门课共有10种单独完成的作业、2次考试、3个case study和自始至终的reflective journal,assessment会接踵而至。几乎每次作业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对于平时在工作单位使用英语不多的我,这样的作业无疑需要下相当大的功夫。与母语为英语的同学相比,我常常要多花费若干倍的时间去攻克一门门的作业,加班到子时已是家常便饭,艰辛自不必说,但成绩公布后的喜悦使我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2.2 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
昆士兰大学的授课方式与我在国内接受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时候,在刚上课和课间休息后,老师会带领我们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游戏,大多的项目着重强调cooperation,比如救生艇raft游戏、如何用塑料细管和曲别针来盖大楼等。课堂上大家一起动手动脑,加强了来自中国、越南、巴基斯坦、厄瓜多尔、法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 ……此处隐藏2392个字……影响力之大。随着讲座的深入,我才感到维立克请到的韦伯学校决不是徒有虚名。leo先生用精彩的讲演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韦伯学校的精神和实力。
在这次的专题讲座上,leo先生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他直入主题,一步一步地为学生们展现了申请美加学校的流程和各种注意事项。比如应该详细地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设施,课程,寄宿生比例,招收中国学生的政策等等细节。需要知道,在美国和加拿大学校排名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每个学校都有着同一个目标,既将学生送入高等学校。关于申请学校,leo先生认为要注意学生的年龄是否合适,如果超过学校年龄限制自然就不太好了。
在讲到如何对自己作有效的评估时,leo先生说“许多人对自己是高估的”,因此他强调要合理调整心态,切莫急功近利,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自己应该走的路。听了他这一席话,我也确实应该正确评估一下自己了。leo先生的讲演,一个字――赞!
短短几小时的留学知识和学校知识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希望维立克公司能举办更多类似的讲座或更加详细的咨询,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步。
第五篇:留学德国体会
留学德国体会
本学期,我有幸成为浙江树人大学第一位赴德国埃姆登(emden-leer)应用科技大学做专题实验,并完成毕业论文的交换生,第一次有机会出访别国,深感荣幸。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半月,但感触多多,在此写下此篇学习感想,希望能为那些将要出国学习的同学们提供借鉴,并祝愿已在国外学习的同学们早日学有所成!
2014年3月14日午夜,我乘坐班机开始了德国之行,于次日凌晨到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到达的时间为当地3月15日6:00。原本以为将一个人从机场到火车站,独自走上漫长的五小时转途。可是,同班机的两位中国学生竟和我的旅途有重复的一段路,而且,由于德国的轨道交通发达,全国各大机场的轨道交通都有德国城际特快(intercity express)的站台(相当于中国高铁),所以,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火车票。7:40踏上德国北上的列车。
上了ice可以真正领略到欧洲第一强国在轨道交通上所做的努力。车厢不但宽敞、舒适,更重要的是由于德国国民的高素质,车厢内无人大声说话,而且列车行驶过程中几乎没有噪音。座位为一排四座,前后距离较宽敞,比大陆许多国际航班的座椅要舒适的多。并且,由于德国人口密度不高,车厢里并无太多的乘客,火车票上也无规定座位号,所有的乘客都能有自己的座位。车内暖气开放,车内温度20°,车厢内环境感觉十分舒适。
行驶一小时,到达德国鲁尔区重镇--科隆,在此与中国朋友道别,转车换乘ic(intercity)直达目的地——埃姆登(emden)。
一路穿越德国的老工业区,乡村地头和风力发电站。我于当天上午11:25,列车准时到达目的地--emden。教授与陪同的中国学生在门口等侯。经他们的介绍,此地的人口只有5.6万,由于地处河流的入海口,曾经是纳粹德国的第二大潜艇基地,二战期间被盟军炸平80%的建筑。由于当天的天气不佳,无法很好的观赏当地的城市街道和历史建筑。只有先于学校的教授们见个面,安排好今后的学习日程。
随后,教授把我带到事先安排好的住处。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房东的第一声问候竟是——“你好(中文)!”,亲切感十足。与房东老太太一番交流后才知道,原来,她是一位1934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名叫karin janssen(卡琳.杨森),会一点中文。她似乎对中国的文化十分感兴趣,家中有许多德文版的中国著作。能有中国学生住进她家,也使她高兴很多。由于是家庭旅店,一天的住宿费高达20欧元,但配有洗手间和厨房,无早餐。这也与国内的很多家庭旅店有很大的不同。看来,今后的日子里,早饭和晚饭都要自己动手,锻炼厨艺了。
emden地处德国的西北部,位于德国与荷兰的边境。风能资源丰富,当地92%电力依靠风力,另8%依靠法国的核电进口。随处可见大型的风车矗立在远方,由于大学曾经也参与过风力的开发,学校中也有一座大型风车矗立在入口处,并也成为学校的标志之一。
通过接触和观察,也对德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埃姆登这地方相对于德国城市的人口来说并不算多。人们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比较热情,对于他们来说,由于有良好的教育和文化底蕴,大街小巷都能找到能说英语的民众,哪怕是超市的售货员也能用英语与外国顾客交谈,我刚到此,就能和当地的陌生人打上招呼,并没有感觉陌生和被排挤的感觉。
埃姆登(emden-leer)应用科技大学规模并不大,学生人数3500名左右,占地面积也很小,大约是树人大学的四分之三。但是不大的学校并不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其他知名学府。学校各类学科实验室的设备都非常齐全。在机械实验室中,为了研究空气动力学,该大学不惜重金,建立风动实验室。过去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中,该学校也诞生过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教授。可见,大学的优劣并不在于有多大的规模,而在于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突出自己的强项。正是因为德国的高等教育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的突出和日耳曼人严谨的作风,德国也成就了世界上最艰苦的学习生活。越是知名的学府,平均毕业年限越长,以洪堡大学和慕尼黑理工大学为例,本科生从入大学到最终获取学士学位的平均年限为八年。虽然大学生想获得学位道路非常艰难和痛苦,但是很多学科的本科毕业生都能拿到相应的工程师的头衔,越是知名大学毕业,获得工程师头衔的毕业生的身价越高。这意味着很多德国本科生的地位远比中国大陆的研究生毕业后更加具备真才实学的能力。
在德国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周一到周五的学习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晚上10:30睡觉,早上7:00起床,如此规律的生活我在国内期间还未曾有过,而这也是普通德国人正常的作息时间。平时的工作安排并不多,但耗时很长。前两周为了寻找文献,花了不少时间,天天对着电脑,翻阅各大学术网站。每隔两周的周四上午10点,向学院的相关教授汇报两周以来的学习情况,压力还是比较大,随时都要面对来自教授和同学的询问。我不否认这样学习所具备的优势,因为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真正学会了该学的知识。但是无形之中感觉自己的肩膀无力承担如此的重负,也希望能早日习惯国外大学的学术环境。
每天下午回到住处的时间不定,但不会太晚。晚上能算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时间了。由于房东老太太的丈夫去年去世,自己的三个女儿也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守着一栋住房。所以,我常常能在晚上和她聊上一两个小时。房子里还住着一位正在自学汉语的德国商人,来自汉诺威,还能说英语和西班牙语,他对中国也怀有比较大的热情,也想在今后能走访中国。晚上与房东太太和德国商人的聊天也是缓解白天工作的方法。
3月30日完成实验前的报告,向相关教授汇报完将要做的实验内容和日程安排。结果还算能让教授们满意,看来前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也希望未来几周的实验也能顺利进行。 4月3日,应学校的安排,搬进另一家德国老太太的出租房里。房间里有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遗憾的是没有厨房,每天的晚餐只能吃pizza之类能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了。好处就是租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