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卫生健康系统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20年全县卫生应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市、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核心,紧紧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突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全力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努力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着力做好以下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职责
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和《全国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设置管理科室,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并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培训演练等各类应急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和事件处置,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有关单位能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二、坚持科学应急,着力完善工作预案
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专项卫生应急工作预案,特别针对传染病防控、地震救援、食物中毒、重大节日、会议保障等工作形势与要求,不断提高卫生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流程的合理性和应用的可操作性。突出抓好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的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卫生应急预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工作,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对应急预案涉及人员特别是指挥机构、各工作组成员、救援队伍等的培训,掌握各自职责、信息报送程序、所在岗位应急措施等关键要素,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知晓度和执行力。要认真执行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各单位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后须及时向县卫健委应急办报备。
三、突出严谨细致,抓好传染病防控
各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的工作纪律,充分认识冬春季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原则,对辖区传染病防控工作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对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行细致审查,加强重点人群教育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全员培训,扎实开展监测检疫,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确保防控意识敏锐、组织领导有力、防控制度健全、技术措施完善、物资储备到位,切实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果。抓好麻疹、手足口病、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等防治项目实施,切实做好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排查工作。密切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非典、2019新冠病毒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动态,落实防控预案,做好疫情防控技能储备。
四、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工作水平
各单位要进一步整合现有卫生应急队伍资源,不断完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装备配置,加强日常训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县卫健委调组完善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专家的管理和使用,健全专家组参与突发事件会商、研判、调查、评估和救援等工作机制,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信息研判、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强化卫生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应急管理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力度,努力提高预测预警、信息报送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强化人员培训,有效提升处置能力
遵循“平战结合、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员培训,做到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急救技能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卫生应急纳入医务人员全员培训范围,分层次广泛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要重点培训卫生应急协同、现场指挥、情况研判、法律法规、媒体联络等内容;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重点培训搜索营救技术、现场急救技术、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消杀、野外生存技巧等内容,不断提高全系统卫生应急工作能力。
六、强化实战演练,不断积累处置经验
各单位都要组织推动本辖区、本单位卫生应急实战能力建设。要以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和能力训练,提升卫生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各单位年内要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地震及灾害应急救援为背景,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活动,切实强化队伍演练与应急处置,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计生监督管理局要结合单位实际,立足各自卫生应急工作职责,不断强化本单位应急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技术训练,要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攻坚克难的突击队作用,进一步增强快速行动、果断处置、自我安全和有效救援的现场处置能力,年内组织开展本单位卫生应急演练活动不少于1次。演练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查漏补缺,切实达到提升预案实效、普及应急知识、完善应急准备的目的。各单位卫生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于5月底前报卫健委应急办。
七、严肃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值班工作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应急值班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应急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应急值班工作的要求,以“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值班制度,充实值班力量,严格落实24小时在岗值班、节假日领导在岗带班等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加大应急值班工作检查指导力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有关单位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和
处置,切实做到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处置有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疾病传播。
八、严格报告程序,认真落实报告制度
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好本辖区、本单位主管工作方面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一步明确首报责任,强化首报意识,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后,事发地要通过多种手段及时了解核实情况,首报信息力争在15分钟内向县卫健委值班电话报告,40分钟内书面报告,报告时间最迟不超过2小时。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进一步优化信息处理流程,强化审核把关,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报送效率。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对微博、微信、网络媒体等互联网信息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和报告突发事件线索和重要敏感信息。
九、加强预测预警,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认真落实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登记、监控和治理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数据库和动态监控体系,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切实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各单位要组织开展本辖区、本单位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的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并督促有单位实时进行检查、监控,积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完善卫生健康牵头、关联部门参加的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监测信息的分析研判,健全多部门分工共享机制,提高监测预警信息快速获取、分析、研判和处理能力。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和快速传播机制,不断提高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凡属应该报告范围的突发事件,严格实行“首报事件、续报详情、终报结果”的信息报告办法,重大会议、重要活动、法定节假日及防汛期等特殊敏感时期,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报告率、处置及时率均达到100%。
十、整合物资储备,着力提升保障能力
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物资登记、核实和管理,制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建立卫生应急物资统一统计和调用制度,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做到应急物资尽早储备、及时更新、随时调用,努力提高卫生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确保应急物资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要重视和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现应急队伍防护装备专业化和规范化,确保工作人员防护安全。各单位要着眼于野外或远距离卫生应急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生活设施装备,统筹安排卫生应急必需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排污、居住等基础生活设施保障,不断提升卫生应急保障能力。
十一、服从指挥调度,做好赛事节会保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服从大局,善于调度,高效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指令性重大赛事、重大节会医疗卫生保障任务。要积极组织做好相关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工作任务,制定相应卫生应急保障预案,规范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的工作要求和流程,抽调精干医护力量、急救车辆和装备等参与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做好人员、物资、技术等应急准备和储备工作,保证重大活动期间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确保重大活动期间公共卫生安全。
十二、扩大社会宣传,广泛普及应急知识
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大宣传活动,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新《安全生产法》和卫生应急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发挥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结合“防灾减灾日”、“消防日”、“安全生产宣传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活动,规范开展“六进”活动,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村社群众、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等普及灾害风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着力增强全社会安全应急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注公共安全、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浓厚氛围。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通过专家讲授、现场演示、播放视频、举办培训班和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微信等新型媒体在应急知识普及、政策文件解读、预警信息发布、最新动态了解等方面的宣传功能,进一步增强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可读性和教育性,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卫生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新格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