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10-22 16:33:56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18006字]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调研报告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原名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1993年成立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纯民资金融机构。2006年8月,它升格为城市商业银行。

“整块的‘大肉’被国有商业银行吃了,我们就吃‘骨头缝中的肉’。”泰隆董事长王钧说。但有意思的是,这家“捡剩菜”吃的民营金融机构活得还挺滋润。泰隆开业之初只有2间租赁房、7名员工、100万注册资本金。2006年,它税前总利润1.32亿元、存、贷款业务均占到整个路桥区的20%以上,在当地1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中,位居第二。

台州市路桥区珠宝商陈云生是泰隆商业银行的老客户,10多年前,他带着5000元的本钱做起了钟表生意。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很难贷款,他的第一笔钱是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后来看到泰隆服务灵活、贷款到账速度快,就转到了泰隆。

“其实,我现在的生意也不大,每次贷款也就在三五十万左右。不过刚开始时生意更小,家里的地没了,做钟表,贷个两三万。我这样的客户,国有银行都不太愿意做的。”陈云生说。

像陈云生这样的小工商业者是泰隆商业银行的核心客户。泰隆银行争取这批客户的方法是提供尽可能便捷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小工商户,他们晚上9点收摊,我们营业到9点。而且,适应小工商户的特点,我们的贷款也‘短、频、快’,大部分贷款不需要抵押,只需要提供保证人,贷款审批程序也简单,新客户两三天,老客户只需要半天,有的甚至能够做到20分钟内贷款打入账户。”泰隆董事长王钧说。

近3年来,泰隆银行年存、贷款增长速度达40.6%。目前,该行半个工作日内的贷款审结率超过90%,拥有核心客户8000多家。

扣准“声誉机制”做文章———不良资产率不到0.83%

2006年8月升格前,银监会派人对泰隆的资产进行了详尽的核查。在这次被王钧称为“扒光了衣服”的核查中,泰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被认定不到0.83%。 微小企业倒闭的风险极大。泰隆用什么来控制风险?

对刘巧红的采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多贷点时,她说:借多了,人都会抖(怕还不起)。这句话里实际上藏着泰隆得以成功的玄机。

“在路桥这边,一个人名声坏了,不仅会被人看不起,还可能找不到合作伙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这种惩罚对失信者是最大的惩罚。我们敢不要抵押,靠的就是这个。”泰隆银行风险总监金轩宇说。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熊继洲则说,在中国农村,欠钱不还这种恶行足以让一个人声败名裂。在一些交往频繁的紧密型群体中这种“声誉机制”也能起到重大作用。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几乎100%的客户都是当地农民、下岗职工或在路桥小商品市场从

事贸易的人,担保人则一般是他们在当地的熟人。正是因为扣准了乡村中的这种“声誉机制”,泰隆才得以规避无担保贷款的风险。

除了扣准“声誉机制”外,泰隆还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贷款实行“笔笔清”制度。2005年9月,一个有100万元授信额度的老客户在泰隆贷了一笔50万元的款项。当年10月,他又要求再贷50万。但当时,他前一个50万还没有还清,这笔新贷就被银行坚决拒绝了。

“只要提供个担保人,不用任何抵押,这个老客户可以一次性贷100万。但他这样分两次贷就不行了。这涉及到一个银行的风险控制原则问题。国有银行里一个大企业多次贷款的时间往往是交叉的,但我们这里坚决不允许。这容易出现放贷过大,企业以老贷款‘要挟’新贷款的情形。而任何一个企业都有成长期、兴盛期、衰老期,这种放款方式最终可能导致大笔坏账的产生。”金轩宇说,泰隆银行有个严格的规定,就是“余贷未清,新贷不放”。

填补“金融正规军”的空档———客户家冰箱里放了什么都知道

熊继洲曾经对浙江的民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作过深入调研。他认为,在中国的农村以及大部分县域经济体中,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不可能对当地中小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撇开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不说,国有银行本身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们很难在这一方面取得成功。过长的管理链条带来的信息失真、效率低下问题令这些银行不能适应交易额小、发生密度高的小额贷款。”

“夸张一点说,我们的信息员对核心客户家中冰箱里放了什么东西都知道。”金轩宇说。至2006年12月,在泰隆有贷款余额的企业达8000多户。对这些有贷款余额的企业,泰隆近200名信贷员会定时走访,了解行业景气度、企业生产销售动态及企业主个人情况。

这一点,国有商业银行难以做到。这一点,也正是泰隆等民营金融机构的优势所在。“金融正规军”留下的巨大空档,在台州是由泰隆商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填补的。据了解,向泰隆借贷过的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超过3万户,其中有些企业主借贷次数已有100多次。

有关数据表明,如果算上个体经营户,2005年,路桥区平均万人中有企业数已近千家,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和浙江省平均数,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gdp占经济总量的99%以上。“泰隆这样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作用是让微小企业的创业者贷到款,有能力发展的起跑点,同时它也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区域城市化进程。”当地政府有关官员认为,路桥是和这些小商品经营者共同成长的,在发展过程中,泰隆等商业银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9%贷款依靠第一还款源收回———专家认为“泰隆模式”能够复制

泰隆有一个数据外界可能很难想到,从历史情况看,该行99%以上的小企业贷款实现正常收回依靠的是第一还款来源,即使在极少数的问题贷款中,依靠借款人自身偿还的也占90%以上。

这意味着,泰隆银行的担保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担保”。社会有一种看法,认为微小客户借钱不还的可能性较大。泰隆的数据说明这是一种偏见。

熊继洲认为,从中国乡村现状看,“声誉机制”普遍存在、且相当有效。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也不会构成系统风险。只要监管条例、游戏规则详尽有效,就出不了大事。因而,泰隆等民营金融机构的模式可以复制。

目前,台州已经成为全国个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台州市市长张鸿铭认为,当地“小银行”与“小企业”之间形成的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关系对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据他介绍,台州的金融生态环境曾被有关机构评定为全国各城市的第六位。

“我们服务的不是穿西服的,而是穿篮球鞋的。”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王钧用这句话归纳了泰隆银行的定位。

日前,浙江泰隆商业银行首个跨区域支行在浙江台州的欠发达地区三门县开业。王钧对那边的贷款业务作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不鼓励员工做500万以上的贷款业务。

“一直以来,泰隆贷款做的就是小额业务,其中100万以下的占到90%以上。员工去做那种大业务,就偏离了泰隆的定位。”王钧说。他认为,精准、专注的市场定位是任何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事实上,浙江泰隆商 ……此处隐藏14350个字……因素。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其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有效管理,促进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配置,最终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而,有效地度量和分析银行的流动性并保持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潜在流动性以及设法及时获得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内容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功能,有强大的国家信用支撑,因此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的支持联系在一起,认为政府会承担银行的一切风险,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另外,源源不断的居民家庭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无流动性危机之忧的第二大原因。由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还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上,缺乏流动性风险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理不足。在决策程序的具体操作上,总行主要负责分行之间的资金调剂、参与债券市场交易、进行同业资金拆借,以便满足下级行当日或未来较短时间内用于保证支付的资金需求,分行一般局限于上下级行之间的资金调拨。决策程序体现为下级银行“倒逼”上级银行,上级银行基本上只是被动地接受下级银行资金余缺的现实,并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没有对下级银行净融资需求进行事前度量和预测,并采取事前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以及部署相应的流动性计划和安排,缺乏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理。

(三)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有局限性。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流动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薄,并不能全面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更没有反映银行的融资能力。而各银行又不顾自身实际去套用、追求这几项流动性指标,扭曲了流动性管理的本质。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缺位,流动性管理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银行是高负债运作的特殊企业,其负债的不确定性和硬性约束都要求银行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流动性管理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流动性管理具有内生性,流动性管理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非中央银行,它产生于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内在要求。我国的流动性管理表现出以中央银行监管为主的外生性特点。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监管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管理在目的、方式、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管理体制,以固定不变的流动性比例作为常规的监管方式,过分强调中央银行的监管,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的内生性,严格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缺位状态。

(五)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银行体系存在许多流动性隐患。一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超负荷经营;二是存贷款比例较高,对于全面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该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反映出存贷款在期限、质量和收付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程度;三是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并且继续增加趋势明显,资金使用日益长期化;四是活期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较高,资金来源日益短期化;五是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六是贷款质量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建议

(一)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一是加强各级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

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二是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

析的管理体制。三是实现各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

(二)通过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一是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二是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三是中间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三)建立资金合作救助机制。一是总行(分行)资金救助机制。二是当地央行资金救助机制。三是同业资金救助机制,总行应允许二级分行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资金救助合作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允许二级分行向当地国有商业银行拆入资金解决头寸资金不足问题。

(四)优化资产配置,降低不良贷款率。首先,银行本身应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合理配置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并要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鼓励提高银行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及水平,借以降低信贷资产比率,优化银行资产配置。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继续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实行合理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成立独立的內审机构,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彻底走出不良、剥离、不良的恶性循环。

(五)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时刻敲响风险的警钟,牢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在经营中力求稳健,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由于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 危害甚大,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 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

(六)建立规模适当的多层次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的协调管理。一是面对银行间同业融资利率持续走低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通过扩大同业融资规模,提高资金运作收益。二是在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降,长期利率风险凸显的情况下,为了积极防范利率风险,同时又能够消化更多的资金,要及时调整债券投资策略,合理安排债券投资期限结构,加大中、短期央行票据的投资力度。

(七)构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国家货币当局应该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流动性监控指标体系,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不良贷款比率、流动资产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行业贷款集中度等指标、并分别对不同的银行采取不同的要求。抑制经济过热带来的行业盲目扩张,以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呆坏账风险,同时避免经济出现紧缩,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

本网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关于专项中央票据认购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商业银行关于专项中央票据认购情况的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实习报告

商业银行实习报告

商业银行实习报告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1800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