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厅《关于开展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的通知》,11月20-22日,由农垦渔业局、种子处、农机处有关同志组成的第八组调研组,深入**市吉县、大宁县、翼城、侯马市的部分企业和村镇,与各级农业干部、经营主体、村民代表就农业农村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梳理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积极进取,粮食生产基本稳定,五项硬任务基本完成,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突显,特色产业扶贫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一)五项硬任务基本完成,个别任务仍需发力推进
1.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展开。2019年**市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36.9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49万亩)。目前,霍州等8市(县)的初步设计已通过了省厅评审批复,已批复建设面积共计27.53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4.4%。洪洞等6县的初设省厅正在进行复审;永和县正在根据省厅评审意见修改初设方案。浮山县和汾西县已签订勘测设计合同,正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勘测设计工作。
2.“农村改厕”工程逐渐发力推进。**市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农村改厕。由于县级配套资金到位难、改厕模式确定迟等原因,截止到目前,2019年“农村改厕”工程只完成了4505座,占年度任务97520座的4.62%。目前正在发力推进,全市17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方案,10个县已经走完招投标程序,开始动工建设。
3.“大棚房”整治任务按期完成。**市按照“严守耕地红线、突出整治重点,分类依法处置、集中严厉打击”的要求,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共排查各类棚体16220个,面积37292.805亩。排查上报问题1510个,违规面积65.185亩,已全部整改完成。
4.奶业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积极扩大养殖数量,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目前,全市有生鲜乳收购站7个,生鲜乳运输车2个,奶牛8000余头,其中200头以上规模户7家5000余头,占62.5%。截至目前,全市奶产量4.9万吨,比2018年4.3万吨增加了13.9%。
5.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防控效果明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非洲猪瘟防控决策部署,追踪溯源、严密排查。开展了餐厨剩余物专项整治、冷库冷冻肉整治、屠宰监管、消毒灭源、涉疫肉专项打击专项行动。开展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科普培训,累计培训6800余人次。截至目前,均未发现疫情。同时强化其他疫病防控。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工作,持续做好疫病净化。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逐渐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1.粮食产能基本稳定。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果菜饲种植面积持续上升,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为742.04万亩,比2018年减少0.8%。加之春夏连旱的影响,预计2019年粮食产量为22.625亿公斤,比2018年减少11.9%。
2.有机旱作全面推进。一是示范范围不断扩大,尧都区、翼城县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增施有机肥试点县、省级整体推进县,隰县玉露香梨等7个有机旱作农村封闭示范片被确定为省级封闭示范片。第三批侯马小麦、襄汾小麦、永和苹果、曲沃鲜桃、古县谷子等5个示范片,省级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二是示范区建设成效突出,2019年霍州市1000亩有机旱作谷子封闭示范片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虽然今年春夏连旱,但示范片平均每亩产量高达300公斤,与非项目区常规种植模式项目增产50%以上,示范效益初步显现。2019年隰县1218亩“有机早作玉露香梨果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片”,开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集约化发展,示范区商品率可达80%左右,远超非项目区60%的商品率,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吉县果业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示范片有机质含量较非项目区提高0.2-0.3个等级,农水集约利用率达到60%左右,项目建设成果受到了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的高度肯定,承担了2019年全国果茶生产形势分析会和全国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班的现场观摩任务,把示范片的创建经验和集成技术模式推向了全国。三是普遍选用优良品种。一个好的品种可以形成一个优势产业,“隰县玉露香梨”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2019年霍州市1000亩有机旱作谷子封闭示范片选用抗旱优种“张杂谷10号”,比非项目区常规种植模式项目增产50%以上,显现优良抗旱品种的优势。“赤焰”一号辣椒凭借其优良的抗旱性强,干旱之年不减产,2019年种植面积3.5万亩,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远远大于其它露地蔬菜的收入。
3.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2019年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安全、杂粮振兴、果业提质、中药崛起、绿色蔬菜“五大工程”,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集聚发展。
在水果产业上,新发展果园3.062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3.34万亩,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了200.5万亩。继续打造“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水果品牌,扩大**市水果的品牌影响力。创建了隰县玉露香梨国家级、吉县苹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果不断做强做大,成为农业增效的排头兵。
中药材产业上,新发展中药材6.7万亩,总面积达到了210万亩。襄汾县、曲沃县、翼城县、古县均发展中药材万亩以上,逐步形成了以安泽连翘为主的太岳山优质连翘集聚生产区和以襄汾荀董生地为主的中药材集散地。
蔬菜产业上,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75.54万亩,总产量181.08万吨。新(改)建设施蔬菜0.515万亩,开发特色露地蔬菜2.251万亩,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山西曲沃国际蔬菜博览会,签订采购协议19项,签约金额11.636亿元。特别是赤焰辣椒异军突起,品种抗旱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号称全国最辣。2019年种植面积3.5万亩,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带动1.7万农户增收。采取“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农户挣种植费、合作社挣加工费、企业挣销售费”的多赢格局。
标杆项目进展情况:山西大宁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是大宁县引进的经济转型发展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37亿元。目前,项目已批复并开工建设,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有3万平米连栋温室建成使用,解决就业49人,其中贫困户20人。项目建成后可带动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吉县名优水果全产业链开发标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 ……此处隐藏3514个字……管理办法,挂图作战,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进行。
五是狠抓工作落实。按照“13710”工作法要求,我们对各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行月报制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跟踪督办力度,确保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对工作不力、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春夏连旱造成粮食减产,农田水利设施跟不上是主要原因。目前,全市只有30%的农田能够实现有效灌溉,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二是技术指导服务还不够及时到位。虽然建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但在农业技术指导方面还存在跟踪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位于唐兴镇潭村的有机旱作千亩樱桃示范片,樱桃的树型差、田间管理粗糙,甚至还使用了除草剂。苹果产业目前是**市农业主要产业之一,目前世界苹果产业正面临着从“乔化稀植”转向“矮化密植”、从富士为主转向多元化、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省时省力,以适应不同的消费者口味和以利于全程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但调研时看到一方面老果园进行宽行改造,一方面新栽的苹果仍采用传统的习惯进行密植,新扩展的果园也大部分是富士,不利于果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农产品加业带动能力还需提高。2018年全省国家级龙头 32个,**市只有1个;全省省级龙头414个,**市只有29家;全省农产品加工年销售收入 1810亿元,**市只有110亿元。
四是统筹资源做强和共享品牌上有待突破。品牌打造上存在存在小、多、乱等问题,特别是苹果,各个县都在创自己的品牌。目前,全市除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在全省全国甚至国外有一定的影响以外,其它有影响力的品牌少。已有的品牌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形成区域品牌,发挥整体优势。比如苹果,吉县、大宁、蒲县等都可以打吉县苹果的牌子,共同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用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区域的发展。
五是反光膜危害需提前预防。苹果产区的果农普遍使用反光膜,使用后随意丢弃。调研时看到反光膜随处丢弃,随风飘扬,不但影响土地肥力,还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对供电设施造成威胁,危害不容忽视。应将反光膜的回收治理纳入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加大废弃反光膜危害的宣传,对废弃的反光膜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充分借助科学技术,加强对废弃反光膜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废弃反光膜的回收工作,使其变废为宝。。
四、明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加工产业集群、有机旱作农业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一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继续推进西山以水果、杂粮为主,东山以中药材、杂粮为主,沿汾河平川县市区以粮食、蔬菜、水果为主,以尧都区、霍州市、侯马市等“一区两市”为中心的城郊农业等四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向优势区集中,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0亿公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全市杂粮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以上;新发展果园2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4万亩,新发展中药材5万亩;保持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
二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按照楼阳生省长关于建设“十大产业集群”要求,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加紧规划布局一批加工转化、技术研发、现代物流、营销贸易、基地建设、品种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创建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力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0个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骆惠宁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扎实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融合配套、农业绿色循环等“六大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翼城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尧都区苹果、隰县玉露香梨、洪洞县小麦、霍州市谷子、大宁县苹果、蒲县苹果、安泽县樱桃等7个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建设。加强对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县和示范片项目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并做好总结和绩效考核工作,确保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落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示范村创建。重点抓好汾河流经县(市区)的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到2020年,全市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任务21万余座,力争沿汾平川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按照“四美三宜”的标准,突出区域特色,整体提升风貌,重点抓好省、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模式的美丽宜居乡村,推进乡村特色化、景区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五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按照“8+3”的改革要求,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土地确权。扎实做好回头看工作,以化解突出矛盾为抓手,落实各项措施,做好确权收尾工作,做到应确尽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按照序时度完成改革任务,并力争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加强指导尧都区、大宁县等完成改革任务的县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抓好生产托管工作。抓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督促全面实施。督促抓好试点工作的探索,重点探索建立生产托管信息化平台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探索建立农户与服务组织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互惠互利分配机制,增强和扩大两者之间的互信度和共赢面,提高双方参与生产托管的积极性;探索开展“生产托管+保险”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解决托管服务双方后顾之忧;探索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小农户因缺少劳力“种不了地”“种不好地”的问题。平川县市区每县至少在上述4项改革机制中有2项开展探索并取得进展;10个山区县要围绕生产托管助力脱贫攻坚,探索生产托管方式有效解决山区小农户农业经营更为分散的难题;吉县、隰县等县结合主导产业适当安排试点资金探索林果业生产单环节、多环节或全程托管的模式。适时召开农业生产托管推进会、培训会,把好事做好、做实。
六是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的总思路,持续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推进绿色防控区建设、增大统防统治覆盖率、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方面下功夫。积极争取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助推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