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5-03-19 08:38:01
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此文共23612字]

文章标题: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农业局

(2014年5月)

根据省农业厅通知要求和市委领导批示,为掌握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快鲁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全面统计和重点调查相

结合的方式,就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全市国土面积1.1万km2,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万人,耕地783万亩。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占鲁西南五市的29.5%;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产品、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95.14万吨、15万吨、27.8万吨、152.08万吨、75.35万吨、30.92万吨,分别占鲁西南五市的25.2%、34.7%、16.7%、18.1%、32.2%、55.0%;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列五市第三位。——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北方落叶大乔木的集中产区,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4。——也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淡水产品养殖和味精、氨基酸、淀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占比水平,决定了——在鲁西南五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快速提升,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不断膨胀,龙头带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据调查统计,到201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69.7亿元,实现利税33.8亿元,出口创汇4.34亿元。其中,规模较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64家,企业员工6.13万人,拥有固定资产85.6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12.76亿元,年出口创汇2.51亿美元,实现利税18.86亿元。年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量的57.5%和57.8%。按加工原料来源分类,其中粮食加工13家,棉花加工5家,油料加工3家,瓜菜加工8家,造纸和木材加工7家,畜禽产品加工12家,乳制品加工3家,水产品加工3家,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杞柳等其它加工10家;按级别分类,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8家,市级40家,市级以下4家;按销售收入规模分类,1200-5000万元19家,5000-10000万元13家,亿元以上32家。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以油料、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木材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过去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瓜菜、畜禽产品、乳制品、木材、水产品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等特种种植和养殖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像蒙牛、维维、华龙、华丰、正龙、白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已进入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二是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工规模不断膨胀。全市6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32亿元。以菱花集团、雪花生物化工公司为主的玉米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56万吨;以鲁王集团、利生集团、鲁宝集团和华龙集团、白象集团为龙头的小麦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120万吨;以利丰公司为主的淀粉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淀粉7万吨;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主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年生产甜菊糖1000吨;以兖州绿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为加工龙头的肉鸭加工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年宰杀分割肉鸭3200万只。兖州市绿源食品公司今年投资1亿元新上年加工4000万只肉鸭生产线一条,使肉鸭年加工规模达到6000万只,年销售收入可达到7亿元。

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着眼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

新步伐,企业的产品档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山东太阳纸业集团与国际纸业巨头强强联合,投资2.6亿美元准备新上一条年产30万吨无菌液体包装纸生产线,投产达产后新增年产值52亿元,利税7亿元。山东臻嘉食品进出口公司今年投资1400万元,新上冰鲜牛羊肉深加工生产线一条,企业年加工规模达到1万吨,销售收入2.16亿元,出口创汇800万

美元。山东绿维果蔬汁有限公司投产2014万元,引进国内蔬菜和水果清汁生产线一条,年生产各类系列清汁9000吨,产品畅销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近年投资2亿元,新上gmp生产线20条,研发中心1处,生产10大类、140个型号系列中药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亩。

四是农产品加工配套生产基地快速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区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以金乡宏昌公司、宏泰公司、东远公司、华光公司、鱼台益群公司等一批大蒜圆葱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大蒜圆葱种植基地180万亩;以邹城华源公司、普泰贝尔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带动邹城、鱼台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680万m2;以兖州太阳纸业集团、中都木业、兰氏木业、三联木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带动全市速生丰产林种植基地90万亩;以兖州绿源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微山营养食品公司、湖产品经贸公司为龙头的肉蛋鸭加工企业,带动全市肉鸭养殖存栏900万只,蛋鸭养殖存栏800万只;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龙头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带动任城及周边甜叶菊种植6万亩。

五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植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十分注重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品牌的培育、保护和开发,通过提升传统品牌、引进嫁接外地知名品牌、培植开发新品牌,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育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有181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三品”认证总数达到300个 ……此处隐藏20608个字……托"三带一园"(脐橙带、无公害蔬菜带、花卉苗木带、蚕桑园)和生猪、工业原料林产业,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划,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依托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组建经济合作社,加大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发展规模种养业,扶持兴办专业养殖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如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猪产业链建成实施后,通过实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辐射带动了1600户以上农户步入致富养殖的行业中,并可年增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上。二是品牌优势初步形成。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创立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经营范围,逐步占领了一定市场,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名牌,如该县合成米面制

品有限公司通过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所创立的"粤霸牌"米排粉,极大占据了珠三角市场。三是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和滚动发展,已不满足停留在小规模和粗加工上,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加快了设备更新、厂房建设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在生产、销售和利税等方面提质增效,取得明显效果。如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年可屠宰生猪150万头,生产冷鲜肉5万吨、肉制品3万吨,填补了该县生猪加工、冷藏产业链的空白,对于做大做强做优生猪产业,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龙头企业不多,带动能力不够

该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六家,但总数少,且规模不是很大,辐射范围不宽,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带动能力明显不够,无法带领更大范围农业和更多的农民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二)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不高

现代市场是知名品牌的市场,虽然近年来该县也产生了像“**”、“**”等农产品品牌,但其面对的市场主要还是珠三角,虽然在珠三角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整体来说还不算高。

(三)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该县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工艺和生产设备的限制,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创新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该县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尤还显得势单力薄,产品销路不太顺畅,效益不够高。因此,亟需做大做强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一是要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全面开展和利用县域资源优势。要根据本地加工业的现实基础、生产要素资源的客观条件、市场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制定出县、乡两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一是规划出本地重点发展的农产品加工类型,求优不求多;二是规划出本地农产品种养的区域布局,种优不种次;三是规划出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宜长不宜短。就该县来说,要紧紧围绕资源优势,着力培植粮食、猪禽、水产、脐橙、蔬菜、花卉六大主导产业,形成并做大以"粤霸"为龙头的种粮及粮食加工产业链、以"雨润"为品牌的生猪加工产业链、以开元鳗业公司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链、以"赣南脐橙"为龙头的脐橙及脐橙加工产业链、以及茧丝绸加工和蔬菜加工产业链等几条链条,把全县70%的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一是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做大做强品牌的意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科研机构挂钩,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二是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

体推进,重点突破。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尤其要注重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四是要善于搞好企业内部治理。要抓好内部责任制,加强目标治理、质量治理、成本治理和经济核算。

三是要以农业招商为抓手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调查结果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仅靠财政和内资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还需要一个积累过程。招商引资是解决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最有效的办法,是壮大企业规模扩大农产品加工能力最直接的途径。招商引资应当是有导向的。要结合加工基础,联系资源条件,围绕产业规划,有针对性开展产业招商和链条招商。要贪大求多慕名追洋,规模要大,投资要多,千方百计引进大龙头,洋龙头,名龙头,充分发挥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如该县近年来先后引进的正邦科技,开元鳗业,江苏雨润等一大批规模性的企业都起到了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重点龙头企业,可在财力和政策答应的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税费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金融部门应按照上级精神,继续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三在科技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和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要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一是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签定合同订单中实行最低保护价,在种子、资金、技术等方面向农户提供无偿或低偿等系列化服务,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

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二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模式,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与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龙头企业由面对千家万户,变为面对一个或几个合作经济组织,降低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三要探索建立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同类加工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商会、协会等组织建立各种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开发、教育培训、价格协调、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功能,切实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推荐你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监利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对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2014年德城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此文共2361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