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

时间:2024-10-22 16:39:4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此文共4544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被广大教师广泛地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它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合作学习的主张并非始于今日,从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出合作学习的观点。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维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提倡教师充当引导者,学生是主体,通过巧妙地运用师生、生生、组际间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由“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根据中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特点,教师通过自己的角色互换,可以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时而是合作者、激励者。在开展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小组交流动态,包括个人参与情况,与他人交流情况,小组长的作用等,及时发现小组中出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把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创造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个体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但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班容量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合作学习仍存在着许多误区:

1、将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价值的认识。当教师的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学生无人应答或无人反应时,教师便会提出小组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小组中只要有人能回答问题就可以了。教师只是为了使自己的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不具有开放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有计划有目的有价值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不但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

2、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自由放任,缺乏监控。

无论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都非常强调组织管理对教育效能的影响。相对于成年人,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实施监督和控制,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初中生好动、思维敏捷,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有的老师过分地相信学生、放任学生的交流,自己在一旁等待结果,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无组织、无纪律、影响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关键处要适当点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规则。

3、在学习过程中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缺乏学习环境。由于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不及时调控,导致合作学习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学习好或性格外向的同学频频发言,其他同学倾听,不利于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真正发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流于课堂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开展积极有效地合作学习,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的、个体化的活动,座位是统一的“插秧式”,回答问题是统一的举手式,甚至连坐姿也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地去理解书本上、黑板上的知识并完成老师设置好的问题,这种教学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到一个重要地位,并被教师广泛应用,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多角度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1、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同学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积极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疑难问题,创设“愤”、“悱”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在计算圆内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时,通过平移其中的一条弦的课件演示来创设问题情境,并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很快得到双解的答案,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学习中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遇到问题是难免的,当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时,就引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这时教师要趋势抓住时机,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淋漓尽致”地讲解,那些令人兴奋和富有挑战的思想就会被扼制。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公式、法则、性质等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中,学生自己能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畅游”科学家几十年的经历,会油然而生地产生“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形成性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勇跃,交流看法,历经性质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问题的变与不变的关系,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3、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

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到别人的解题方法。在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交流中,学生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现在很多问题仅凭个人能力很难解决,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被同学们创造性地解决。如收集整理材料的问题,解决房屋装修所用涂料问题等。统计问题中也经常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统计四年级各班参加兴趣小组人数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用打勾的方式记写,有的用画竖线的方式记写……,不一会儿就把老师读的二百多名同学统计完了,参加各项兴趣小组的人数被清楚地列在表上。这种合作驱使小组每个同学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共同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出现了打勾、画竖线等创造性地记写方式,不仅有效地调动了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地发挥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激发了每个同学的求异思维。

二、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而又不是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中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虽然并非任何教学条件下都适合合作学习,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如何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呢?

1、建立每个同学都“顺心”的合作学习小组。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中学生极富个性,分组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组长和组员之间可以相互选择,保证分组后各组成员相对稳定,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时各成员才会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再分工细化,保证合作学习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小组交流环境。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已,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好胜是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之一。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智力抢答、游戏活动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当教师提出用一根长为48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什么图形时面积最大的小组抢答后,小组成员马上分工合作积极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不一会各小组成员就分别到讲台展示了成果。汇报时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这种轻松的合作氛围中,每个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增强了自信心。

3、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平时的课堂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提前预设好的环节进行,教师怕节外生枝浪费时间,毫不顾忌的中断学生的活动,自己再耐心地讲解。这种“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让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

4、热情地帮助环境,在全班十多个组中,免不了因组长组织能力低或小组成员整体实力差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这时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小组中,当小组成员有一份发现时,教师要给予激励,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探索交流的信心更足。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给困难组多创造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让他们体会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功能

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体系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他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形成的过程及发展。通过评价分析自己,学会反思。这一评价标准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正相一致。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经验尚未成熟,所以在课堂合作学习评价中,不能把成绩和结果作为检验学生唯一的标准,而更多的重视过程评价,评价时教师要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既不过多地干预小组交流,也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教师要及时增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互帮互助、交流勇跃、求新求异、合作愉快都是评价的项目。在小组间也可以采用A、B、C类评比:评价的项目为(1)主动与他人合作提供信息;(2)活动中积极参与敢于尝试;(3)通过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4)会倾听小组成员意见并反思;(5)任务完成效果好并得到同伴认可。在具体评价中,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参评相结合的办法。以小组成员为评价依据,由个人优秀奖发展为小组合作奖,使更多的同学获得成功的乐趣。小组合作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在民主、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越是班级规模大、人数多、个体差异大的班级越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堂合作学习的价值,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通过教师角色的互换和多元化的评价完成课堂合作学习。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此文共454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