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5-02-10 08:38:01
医学毕业论文[此文共9641字]

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第二篇:内科医学的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住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54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96.3%)、低蛋白血症(59.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1.1%)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

。结论 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6月~2014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4年12月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14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三篇:医学毕业论文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的一种有特殊临床表现的听力损伤,其诊断、处理皆有别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聋。

gton等[1]1980年报道了4例患者,他们都有可测得纯音听阈,但引不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此后,又有 学者报道相似病例[,3],其中kraus等[3]最早注意到这类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后来进一步发现这类患者耳蜗微音电位和诱发性耳声发射多正常。1993年erlin等[4]首先在2例患者中发现诱发性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消失,并提出了一个“ⅰ型传入神经元病”的概念。1996年starr等[5]首次将其命名为听神经病,998年doyle等[6]报道了8例听神经病患儿。这种病变表现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顾瑞等[7]于1992年报道了16例中枢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根据听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应有部分患者符合听神经病的诊断;1999年梁凤和等[8]报道了17例。

临床特点听神经病发病率较低,且多自幼年起病。1999年rance等[9]在5 199例新生儿期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和青少年中检出109例abr异常,其中12例引不出abr,但微音电位正常,即听神经病在这组高危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23 %。

arr等[5]报道的10例成人患者均为散发病例,虽然就诊时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但都是自婴幼儿或青少年期起病。听神经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1.病史:大多数患者主诉双耳听不清说话声,存有不同程度的言语交流困难,少数病例伴有耳鸣等,且多自幼年起病。均无耳毒性及噪声接触史,可有耳聋家族史。

2.纯音及言语测听:听神经病患者的纯音听阈呈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并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听力图可以是以低频损失为主的上升型,也可以是为以高频损失为主的下降型,还可以为平坦型曲线,但以低频感音神经性聋较多,等[10]和顾瑞等[7]分别报道了一组病例,其纯音听阈都以低频损失为主。言语听力差是听神经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患者言语识别率常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starr等[11]和zeng等[12]推测言语识别能力差与听神经非同步化放电有关。rance等[9]则认为是到达更高位中枢的听觉信号发生语音畸变所致。

3.abr:abr引不出反应是听神经病最重要的特征之一。abr无反应的原因包括:①没有神经活动;②神经传导阻滞;③听神经纤维非同步化放电或同步化放电遭到破坏[1]。从听神经病患者存有可定量测定的听力,即有一定的神经冲动传入来看,第3种情况可能性较大。而导致有髓神经纤维非同步化放电最常见的原因是脱髓鞘。

4.诱发性耳声发射及对侧抑制:这里主要指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oduction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在听神经病患者中,即使纯音听阈表现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诱发性耳声发射仍然可正常或轻

度改变,同时微音电位也多正常,这是听神经病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正常人的诱发性耳声发射存在对侧抑制,在测试中给对侧耳加一定强度的白噪声,teoae的振幅一般下降2~4 db[4],但在听神经病患者中这种对侧抑 ……此处隐藏5852个字……t异常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8例有左室肥厚。x线胸片示:10

例均有心影增大,蝴蝶形大片阴影,由肺门向周围扩散,胸腔积液1例。

2.1.4治疗及转归 10例患者均给予高流量吸氧、半卧位、双腿下垂,控制输液量每

日1000ml之内。9例静注吗啡3~5mg,速尿40mg静推利尿,毛花苷丙0.2~0.4mg

加管。血管扩张剂均选用硝酸甘油静滴,以及氨茶碱、营养心肌等治疗,无输血及补

充白蛋白,在48~72h心衰基本控制。住院10~14天后10例患者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出院。

3 结果

我院2014~2014年妇产科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转入内科治疗的剖宫产后并发

急性心衰的10例中,8例妊高征心脏病,占80%,2例围生期心肌病,占20%。10例

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轻度贫血,输液量每天在2014~3100ml。经治疗

后均痊愈。

4 讨论

4.1 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原因

妇女受孕后由于雌激素、黄体酮(孕酮)和醛固酮等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

催乳素、黄体酮则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加红细胞量。故孕妇的总循环血量比正常人多。

一般于妊娠6周起血容量逐渐增加,在妊娠32~34周左右达高峰,并持续到足月,

平均增加50%[1]。水钠潴留间接增加心脏负担。剖宫产后1~2天内虽有手术时失血,

但产后早期72h内,由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和子宫的缩复使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循

环中,同时由于解除了妊娠子宫的压迫,下腔静脉回流增加,以及妊娠期潴留的水分

亦进入循环中,使血容量增加15%~25%。血液进一步稀释,利尿作用增强。此期间

心脏的负担加重,心搏出量可增加35%,正常产妇可以耐受。而有心脏病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循环血量在产后2~ 6周才能逐渐恢复正常[2]。在产褥期最初3天,是患有心脏病产妇最危险的时期。12例剖宫产并发急性心衰的病人中,8例是妊高征心脏病,占66.7%,占第一位。其次是围生期心肌病。均系妊娠期特发性疾病,有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血容量增多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轻度贫血。但在治疗中均未输血及白蛋白,以纠正心衰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低蛋白和贫血不是构成本组疾病急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剖宫产后过量的输液,每日达2014~3100ml,因为一般认为妊高征心脏病剖宫产术时术后,每天静脉补液量限制在1000ml之内[2]。围生期心肌病术后应注意输液量和速度[2]。由于较大量输液,患者血容量剧增,造成心脏容量负荷进一步增加,诱发急性心衰。总之在以上众多原因中,过量输液是诱发急性心衰的主要原因。

4.2急性心衰的治疗

4.2.1 体位 患者取半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使下腔静脉回流减少。

4.2.2 吸氧 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给氧。

4.2.3 解除诱发因素 严格限制过快过量输液。

4.2.4 镇静 静脉注射3~5mg吗啡,可迅速扩张体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左房压力,还能减轻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降低周围动脉阻力,从而减轻左室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皮下或肌内注射在周围血管收缩显著的病人不能保证全量吸收。围生期心肌病一般使用安定、避免使用吗啡。

4.2.5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可迅速降低肺楔嵌压或左房压,缓解症状的效果显著。有学者认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妊高征心衰低排高阻型转为高排低阻型,本组11例妊高征心脏病心衰,血管扩张剂均选用硝酸甘油取得显效,故尤其适用于妊高征心衰。静脉滴注的开始剂量为10μg/min,在血压测定监测量上,每5min增加5~10μ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或以下,继续以有效剂量维持。

4.2.6 利尿剂 静脉注射呋塞米40mg,于2min推完,10min起效,4h后可重复给药。本药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的缓解。

4.2.7 其他辅助治疗 (1)静脉注射氨茶碱0.25g用50%葡萄糖40ml稀释,15~20min推完,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增加心肌收缩,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肺动脉和左房压。(2)洋地黄制剂:对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肺水肿有显著效果。洋地黄减慢房室传导使心室率减慢,从而改善左室充盈,降低左房压。静脉注射毛花苷丙0.6mg,地高辛0.75mg,一周内用过地高辛者则宜从小剂量开始。国内妇产科医师传统上把洋地黄作为妊高征心脏病的主要药物,主张迅速洋地黄化,可用西的兰(毛花苷丙)0.4mg加50%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推完。2~4h后,可再静注0.2~0.4mg,用量达1mg左右,心衰可基本控制。(2)目前内科领域已将洋地黄作为急性心衰的辅助药物。笔者治疗8例妊高征心脏病心衰,亦未作为主要药物。总量均未达到1mg,取得了良好效果。(3)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肺水肿,静脉滴注硝普钠,用法:15~20μg/min开始,每5min增加5~10μ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收缩压降低到100mmhg

或以下。有效剂量维持到病情稳定。(4)伴低血压的肺水肿患者,宜先静脉滴注多巴胺2~10μg/(kg·min),保持收缩压100mmhg,再进行扩血管治疗。乌拉地尔为α1受体阻滞剂通常静脉注射25mg,如无血压明显降低,可重复注射,然后予50~100mg液体中静脉滴注维持,速度为0.4~2mg/min,根据血压调节滴速[1]。

我们以为对于剖宫产术后急性心衰的预防我们要做到(1)必须熟练掌握孕妇产前产后血容量增加的生理学基础知识。(2)围生期心脏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补液量及速度。(3)妊高征心脏病剖宫产术后补液量限制在1000ml之内,输液速度不易过快。(4)正确处理妊高征,防止出现妊高征心脏病。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602;1333.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83;382;477.

[3]林建华,林其德,洪素英。妊娠合并心脏病25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35;338-341.

[4] 梁娟,李维敏,王艳萍,等。2014-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25{j}5;275-260.

[5] 王东红,孙丽君。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0(11);873-876.

除小编你为整理的以上范文外,系统还推荐以下相关范本: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眼科学的问题研究 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书写格式规范资料

大专临床医学毕业论文3

《医学毕业论文[此文共964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